从上述内容可以看出,与今天相比,传统的春节包含了更多的内容,尤其是有远比今天要强烈的仪式化,而这套仪式化的春节活动★,显然都直接间接地体现出农业社会的基本特色。尤其与其他民族的新年节日相比★★,因为较少宗教的色彩,带有更鲜明更纯粹的农业社会色彩★★★。因此★★,这些仪式化的程序和活动内容,得以保存和延续的前提是农业社会的生活方式。
旅游:一部分人终于想出这种与众不同的度节方式★★★,当它逐渐成为越来越多人的选择并成为一种与传统告别的姿态时,它终于沦为一种矫情和媚俗★,人们总要怀疑★★,这些人是把春节当作放假呢还是当成过节★★?今日宗教——旅游
随着物质方面改善的★★,是西方节日的渗透和影响。尤其对年轻人来说,西方圣诞节、元旦拥有传统春节无与伦比的形而上的优势,与之相比,春节已越来越在城市年轻人群中失去吸引力★★。
我们可以看到,在现代化的★★★“去魅”过程中★★,传统春节中祭祖★★、拜神、祭田、接财神、送穷五、送神、祭星、祭天★★、忌动石器★★、高老鼠娶媳活动等等最核心的带有泛神化的传统活动全部消失了。
祭灶扫尘贴春联、门神年画倒贴★★“福★★”字除夕夜守岁迎春红包新年赠橘新年放爆竹拜年接财神回娘家初六送穷
麻将:现在的春节★★,无论城乡★★,麻将桌★★★、扑克牌桌日益普及★★,而且牌桌上的赌风日盛。
长期作为我们民族文化一个重要标志和识别符号,作为一个让我们共同欢乐喜庆的凝聚节日,旧的优良传统迅速被丢失被扬弃,而新的庸俗化的东西却逐渐浮现出来——春节,对某些人来说,是个坐家不动便可日进斗金的重要时点,而对另外大部分人来说★★,如何在这个时候名正言顺地去讨得这些人的欢心就成为他们萦绕于怀的心事。
各色人等对春节越来越不好玩、“年味”越来越淡的感觉逐渐强烈。当然,农业社会的节日在信息和工业时代不能满足人们对解决精神层面上“形而上”的节日需求,那它就只能被当作放厂家来看待了,尤其是,现在很多城市采取了烟花爆竹的禁放政策★★,年味就越发淡了。
在生产力相对不发达的农业社会★★★,春节也是个短时间放松的★“享受★★”的时节,采买年货★★★、换新衣★★、吃平时吃不到的东西……对终年劳作不得享受的民众来说★★,无论男女老幼★★,这段时间的宝贵和重要是不言而喻的。所以★★,在中华文化辐射圈内,春节是第一重要节日,它是农业社会的狂欢节★,这是把解决温饱问题当成奋斗目标社会的狂欢。
挂历:不知什么时候起★★,突然间挂历就挂满了中国的大街和每个家庭★★★,尤其在那些手中掌握着一定资源的人家来说,他们要为收到的大堆挂历发愁,送挂历之风起起落落★★★,但这些年始终顽固地成为一个春节的景观。
就是说,整个春节期间的活动,几乎全部集中在感官的生理性刺激上,是一种诉诸满足“形而下”的低层次需求★★。难怪春节在年轻人群中越来越失去吸引力。
然而,就算春节是个七天的长假★,对相当部分人而言,这七天时间未必就可以放松。往往原来有放松一下的计划,但到了节后上班时还有许多应酬未得了却。最后,一个春节过下来★★★,人不但没有放松,反而被搞得疲惫不堪。
当春节只剩下见面用客套话恭喜发财、见到小孩发红包、整天大吃大喝、全国人民除夕都看一台联欢晚会、拜完年躲在一起开家庭赌场的时候,春节还有多大的吸引力?
惟一没有变化的一个核心意义,是家人的团聚,在人口流动的广泛性越来越大的今天★★★,只有这点越发的凸显出来。然而由此带来的是春运高峰的空前拥挤辛苦。从来没有一个时候★★★,象今天这样改变我们的生活★★★,改变了我们的春节。
不管怎么样,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尽管在今天我们要对它提出新的要求和期待,希望它能与我们今天转型的社会节拍一致★,但是,春节必然还将长期存在,还将作为凝聚海内外中华民族儿女的识别符号。
本质上说★★★,诉诸感官刺激、缺少★★★“形而上”内容和形式的节日,难以担当百姓一年中第一节日,尤其是,当温饱问题解决后,百姓的需求层次显然已经离开了春节吃喝层次的诉求★★。而我们的春节只能提供形而下的产品★★,被洋节在年轻人的市场那儿逐渐打败是难以避免的。
值此羊年来临之时,祝我们的读者今年过一个充实★、轻松★★、愉快、幸福的新春节。同时,也祝愿朋友们新年事业兴旺家庭幸福。
由于生产力持续不断地发展★,集中体现吃、穿意义的特殊重要性不断下降,尤其是近几年,中国由一个生活资料严重短缺的农业社会迅速变成一个物资供应大于需求的社会★。春节是个改善生活的特殊时期的节日意义在城镇和富裕地区的农村几乎完全消失。春节之于满足民众口腹之欲的重要性已不存在。这是一个巨大的社会飞跃★★,但对春节本身而言★★,却是个沉重的打击★。这个时候的春节改善伙食★★,对一般人家而言★,只具备家人团聚在一起的仪式上的意义。
改革开放,使春节活动的意义和部分活动方式再次得到复苏。而且,从重视程度来说★★★,它基本恢复了原来在中国人生活中的重要性★★。但是,却在不同的人群中产生的分化。
春节被这一运动改造“去势”后,一时居然不剩下什么可庆祝游乐的活动★★。甚至,因为整个社会普遍性的贫穷和缺少可支配的财富,除了换新衣服能吃上肉之外,春节就等于放假三天★。而在特殊时期的特殊地方,政治性的任务更是连这放假三天都不放过,往往要搞“大战开门红★”。
是年三十的晚上吃饺子★★、给小孩发压岁钱★、偷偷摸摸放几挂鞭炮同时被邻居的鞭炮吵得不成?
老子曾云★★★:★★★“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
是无可奈何打开电视,看一群人蹦蹦跳跳唱“欢欢喜喜过大年”★、看一帮老面孔又粉墨出场★、看完后又痛骂一顿的联欢晚会★★★?
这是一次政治和意识形态直接对春节风俗的改造,尤其以文革对此的影响最为巨大。以破除封建迷信和落后习俗为目标的运动,迅速将传统春节消毒处理成干净的春节★,然而★★,春节的绝大部分活动内容也就此被永远革除。
传统春节的最具其原初特征的色彩消失了,能成为春节新的特色性的活动内容还没产生,又出现了★★“春节四大俗”。
晚会:春节晚会举办了近二十年,一方面它成功地把全国百姓拴在电视机前★。但另一方面★,它却失去了往昔的吸引力★★★,很大程度上★,看它的目的就是为了看完后批判它。